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976年深秋,北宋皇宫万岁殿内,49岁的赵匡胤向一位道士问出了生命中最后一个问题,道士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。
三个月后,这位开国皇帝真的死了,26年前,同样是这位道士,曾预言过他的称帝之路,两次预言,次次应验,历史的巧合,还是命运的安排?
醉酒高歌中的天机947年,洛阳城外一座破旧的道观里,20岁的赵匡胤正和一个道士对饮。
道士年纪不详,自称混沌,又名真无,他从不说自己的真实姓名,也从不提及师承何门,只知道他精通道家玄学,喜欢饮酒。
展开剩余89%赵匡胤此时还是郭威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,他刚刚投靠后汉,在军中担任东西班行首,这个职位说高不高,说低不低,管着一些禁军的日常训练。
每隔几日,赵匡胤就会来这座道观,他和道士混沌喝酒聊天,两人经常喝到酩酊大醉。
95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,两人又在道观里饮酒。
酒过三巡,道士混沌突然站起身,引吭高歌,他唱的是道家《步虚》,声音低沉悠远,赵匡胤只听懂了其中两句:
"金猴虎头四,真龙得真位。"
赵匡胤放下酒杯,"道长,这是什么意思?"
道士混沌摇摇晃晃,"醉梦之语,何足为凭!"
说完,他倒头就睡。
赵匡胤心中疑惑,金猴虎头四?真龙得真位?自己一个小小的军官,怎么可能和真龙扯上关系?
第二天一早,道士混沌已经不见踪影,道观里只留下两个空酒坛。
959年,后周世宗柴荣在北征途中突然病重,他匆忙赶回开封,还没来得及安排后事就驾崩了,临终前,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: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。
这个职位是禁军的最高统帅,掌握着后周王朝的军事命脉。
柴荣死后,7岁的柴宗训即位,史称周恭帝,符太后执政,朝中大权实际掌握在宰相范质等人手中。
赵匡胤站在皇宫外,想起了道士混沌的那句话,金猴虎头四,会不会指的是960年?按照天干地支计算,960年正是庚申年,庚申属金,申为猴。
黄袍加身的预言成真960年正月初一,开封城内张灯结彩,文武百官正在皇宫里向小皇帝拜年。
就在这时,镇州和定州的急报传来:北汉和契丹联军南下,声势浩大,请求朝廷派兵支援。
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等人慌了神,7岁的小皇帝根本不懂军事,满朝文武中,只有赵匡胤有能力应对这场战争。
"立即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征!"符太后下达了命令。
正月初三,赵匡胤率领大军从开封出发,队伍浩浩荡荡,旌旗招展。
夜幕降临时,大军到达了陈桥驿,这里距离开封城东北约20公里,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驿站。
赵匡胤下令安营扎寨,士兵们生火做饭,准备休息。
就在这时,几个将领悄悄聚集在一起,他们是赵匡胤的心腹:弟弟赵光义、谋士赵普、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。
"现在朝中幼主在位,太后执政,局势不稳。"赵普压低声音说道。
"殿前都点检掌握禁军,正是天赐良机。"石守信接话道。
这些话传到了普通士兵耳中,士兵们开始议论纷纷,他们对后周朝廷早就不满,小皇帝年幼无知,朝政混乱,军饷经常拖欠。
正月初四清晨,陈桥驿内一片喧哗,士兵们围住了赵匡胤的帐篷,他们手中拿着一件黄色的袍子。
"请都点检穿上黄袍,当我们的皇帝!"
"我们愿意跟随都点检打天下!"
士兵们的呼声震天响地,赵匡胤站在帐篷前,脸上露出"为难"的表情,他"推辞"了几次,最终"无奈"地穿上了黄袍。
"既然兄弟们如此信任,我就勉为其难!"
士兵们高声欢呼,陈桥兵变成功了。
大军立即掉头回师开封,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,轻松占领了皇宫。
7岁的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,赵匡胤正式登基,改国号为宋,改元建隆。
道士混沌的预言应验了,真龙确实得了真位。
第二次相遇与死期预言976年秋天,50岁的赵匡胤已经当了16年皇帝。
这16年里,他基本统一了南方,南唐、后蜀、南汉等割据政权相继被灭,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即将结束。
宋朝内政也蒸蒸日上,赵匡胤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,加强中央集权,经济繁荣,社会稳定。
就在这时,那个神秘的道士混沌又出现了。
具体在哪里相遇,史书没有详细记载,有人说是在皇宫,有人说是在某个道观。
赵匡胤一眼就认出了他,26年过去了,道士的模样几乎没有变化,依然是那副神秘莫测的样子。
"道长,你的预言果然应验了。"赵匡胤说道。
道士混沌点点头,"天意如此。"
赵匡胤突然问出了一个问题:"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?"
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人都紧张起来,皇帝询问自己的寿命,这可是大忌。
道士混沌沉默了片刻,他仔细观察着赵匡胤的面相,又掐指算了算。
最后,他缓缓开口:"陛下活不过今年了。"
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,赵匡胤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。
"你确定?"赵匡胤追问道。
道士混沌下跪痛哭:"臣不敢欺君,陛下确实熬不到明年。"
赵匡胤挥挥手,让道士退下,房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976年11月14日夜,开封皇宫。
赵匡胤命人传召弟弟赵光义进宫,当时赵光义是开封王,深得皇兄信任。
兄弟二人在万岁殿里对饮,太监宫女全部被赶出去,只留下他们两个人。
外面下着大雪,雪花纷纷扬扬,很快就积了厚厚一层。
有太监从远处看到,烛光照着两个人影在晃动,赵光义有时离开座位,好像在躲避什么。
时间到了三更天,兄弟俩走出室外。
赵匡胤拿着一把玉斧,一边戳着地上的积雪,一边看着赵光义说:"好做,好做。"
说完这句话,赵匡胤回到寝宫就寝,他的鼾声如雷霆般响亮。
赵光义被留在宫中过夜。
11月15日清晨,太监们发现赵匡胤已经在万岁殿驾崩。
《宋史·太祖本纪》只有九个字的记载:"帝崩于万岁殿,年五十。"
赵光义立即在灵柩前即位,成为宋太宗,他破例在当年就改元太平兴国,而不是按惯例等到第二年。
道士混沌的第二个预言也应验了,赵匡胤真的没有活过976年。
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?赵匡胤是自然死亡,还是死于谋杀?"好做,好做"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
史学家们争论了一千多年,至今没有定论。
道士混沌的两次预言,一次关于权力,一次关于死亡,全部准确应验。
这是历史的巧合,还是有人在暗中操控?
答案已经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,只有那句神秘的预言,还在后人耳边回响:
"陛下活不过今年了。"
发布于:山东省高忆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